当每一个学员看到这块刻着慷慨激昂的笕桥航校校训时,个个热血沸腾,不由自主的齐声喊道;“至高无上,为国捐躯!”
200多面学员整齐响亮的喊声震天动地,代表着中国军人勇于牺牲,抗战报国的誓死决心。
第一次进入笕桥航校,就被这行校训震动和震撼了,张小虎在严肃紧张的航校生活就这样开始了。
当时的中国空军比较落后,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,当时的中央政府通过多方采购和收编地方军阀的空军,拼凑了一支万国牌空军。
主要机型来自于美、德、意、英、法、日,开战后又陆续获得了苏援飞机,可谓五花八门,比今天的三哥家的空军还要混乱复杂。
一共只有200多架各式各样的来自世界各地的飞机。中国因为造不了飞机,飞机的养护成本奇高。零部件损坏后,国内落后的工业生产能力无法制造替代品,只能拆了一架飞机来维护另一架。
于是,真正能够用来作战的飞机又大打折扣,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前,全国能用来作战的飞机不到200架。
除了飞机奇缺以外,飞行员也极其缺乏。由于飞行员的特殊身体素质要求以及高学历外语等方面的原因,全国能够达到这个条件的青年才俊极其有限。
空军,无疑是当时中国军队中最精锐的队伍。
不是因为中国找不出舍身报国的仁人志士,而是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,我们国家的教育出现了严重的断层,只能让最精英的一批青年顶上去,用他们的鲜血来尽量弥补与日本的差距。
张小虎和周志开报考的笕桥中央航空学校里,负责训练的教官绝大多数是操着美式英语的外国人。试问,在当时的中国有多少人能听懂美国教官的军事课?
如果不找这些出身名校的热血青年,中国又能找谁去学习驾驶飞机,去跟日本人争夺一下制空权,去保护一下被日军轰炸的中国城市?
而从“九一八”开始以来的中日战争,是一场极为不平等的战争,日本是一个整体步入工业化的国家。两国的军事作战能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。
但战争才不会管公不公平,在日本已经有较为完备的空军训练体系,实现了空军教育的本土化,。国家实力的鸿沟,要由青年才俊的鲜血填充,现实就是这么残酷。
由于航校的特殊性和严格几乎苛刻的训练和教学,航校的淘汰率极高,第一期招考入伍生2600人,毕业时只留下46人。
第一期留下的46人,只有20名分配在战斗机队,余下的分配在轰炸机队。可以升空参加战斗的学员,为数寥寥。这也保证了学员的质量——毕竟,当时飞机极为珍贵。
至张小虎,周志开来以前的中央航校,一共招收培训了六期学员,总共只毕业了500多名学员。
由此可见,航校的培训和训练是多么的艰苦和艰难。
但是怀揣着梦想而来的张小虎既然来了,就必须要坦然面对这些。进入航校后,小虎开始惊呼疯狂和极其艰苦的航校训练和学习的生活。
当时中央航校分为东、西两个区域——东区为教学区,有教学楼、图书馆、机场、油库、机修厂、飞机制造厂等建筑和设施。
西区为办公生活区,有运动场、办公楼、学生宿舍和别墅群等。
最南边的靠近小河边出“醒村”别墅群是美国顾问和国民党高级官佐的住宅,修有几十幢独立式小别墅。
整个楼群除5号、6号东南向外,其他均坐北朝南,砖木结构,台基上有防潮孔。
醒村内设有自来水、暖气和卫生设施等。每栋都装有电话,房屋四周栽种花草树木,形成园林。
张小虎被放在航空班二班,周志开在航空班一班。
他们接受的是美国教官的严苛训练与考核。
笕桥航校当时聘任了七八名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退役军官,担任高级飞行教官,另有二十余人担任机械教官、技术工人、医师,他们用美国式的飞行训练模式来培训年轻的中国飞行员。
学校的硬件设备,都是最好的。就连修剪跑道草坪的工人,都是聘用的美国人。他们使用专业的剪草机,令学员们相当好奇,称它为“剪草顾问”。
学员们6个人为一组,由专门的美国教官和教员负责教学及训练。学习的内容包括;飞行学,航行学,空军战术,无线电通讯,空中摄影,发动机学,飞机制造学,侦查学等。
还有英语及工厂实习等。
飞行训练则分为初,中,高三级进行。平均每级飞行约60个小时,高级飞行分为轰炸,驱逐,侦查和专门战斗训练。
其中侦察训练使用的是450匹马力的“道格拉斯”,轰炸使用的是“诺斯罗普”轰炸机,驱逐组使用的是“霍克”式驱逐机。这些都是当时比较先进的飞行设备。
飞行学员在飞行训练中淘汰率很高,几乎占每期学员的三分之一,被淘汰的学员转入飞机机关枪枪手、侦察员、摄影员、无线电员或地勤机械科。
政治训练处抓学员平时的政治教育。培养的航校驱逐机飞行员从不畏惧日寇,激战空中,血战到底,以大无畏的气概压制日寇的侵略气焰。
整个学员班的训练时间三年左右。其中入伍生队学习一年,正科一年半到两年。毕业后实习半年以上,定级空军少尉。
由于战事紧张,飞行航空班的学员的入伍生学习时间缩短为三个月,其他的时间用于飞行专业方面的训练。
喜欢抗战之独立团请大家收藏:(www.zeyuxuan.cc)抗战之独立团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