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今日人数太多,观礼堂被临时改去了闲鹤亭。
这处因谢从安父亲喜爱,当年很是花费了一番心思。水中暖阁原就有可拆卸的机关。因安排妥当,下人们早早将那处整理做拱起的高台。连接两岸的长廊上隔数米安置一人,所有岸边观礼者依水而坐,男女分席以屏风相隔。
郑和宜立在亭中,身边两位道长以青枝抛洒甘露。高台旁立着三位侍女,手中托盘上分别是发带,玉冠和君子冠。
成人礼自古流传下来,要受冠三次。一次是发带,前配玉石,雕花戴兽者皆有,为男子成年前最常见的发饰,亦表示不忘本初。二是金冠,象征成人后可为家国奋挣,拥有兵甲之力。富裕的人家此时会同时安排授剑。这件兵器便会跟随男子一生,贴身不离。三是玉冠,君子如玉,表示成人可以拥有家族祭祀权的同时提醒主人要保持玉石品格。
谢家出手,必有讲究,三样东西隔水泛泛看去已是不俗。在日光下傲然夺目,也引起不少的议论。
郑和宜无心他顾,只恭谨的照着身旁礼官的提醒,低头受过谢侯为他束上的发带。
礼毕抬头,老人须发花白,因日光过亮,微微眯起了眼。虽是不苟言笑,却仍让他觉得心中有些暖意。
早前接过那张字帖,其上八字,让他心惊也踏实。
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”
这个不忘本初的用意,与不同人看自然会有不同含义。想来侯爷大抵存了提醒他记得救命之恩的心思。他自然会用尽一生对从安好就是。
只是此句出自《严华经》。世说谢侯是个修道之人,怎得会用这经文里的字句,倒是有些奇怪。
转身行礼时,他余光瞄到岸边隔水静静而立的一个身影。
一身水绿衣裳,愈发衬得整个人都似玉雕的一般。巴掌大的脸上一双乌黑的眼瞳,隔了这么远依然看的清明。那双眼在不说笑时便让人看不懂,却又因喜怒间的灵动,让人总忘记去琢磨它背后的主人。
她这几日不知起了什么性子,很爱在身上系些五颜六色的丝绦。偶尔微风拂过,便掀起发间与腰间的条条缕缕。
想起那日阳光下,她站在院中掐着腰轻仰下巴,哼出“飘逸”两字时的俏皮,郑和宜不自觉在唇角扯出个弧度,在礼官提示下转回身,丝毫不觉方才无意之间已乱了对岸的一片春心。
待目光对上高台上的人,他身子不觉微微一颤,脱口道:“师父。”
眼前人已是须发雪白,一身深蓝衣袍缀满细碎金叶,动作间沙沙作响。老人手捧金冠,笑笑道:“你这个小媳妇倒是巧手,老夫多少年都未曾这般贵气了。”
“谢师父。”
郑和宜微微垂首配合老人受冠,眼中发烫,攥紧手心。
珂甲子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被个小丫头逼着入长安。
虽说他自由之名在外,却并不曾对长安这个大乾都城有什么抗拒。不曾去过,不过因为不曾有什么不得不去的缘由。此次被谢家小丫头请来,也算是给自己这个遭逢不幸的关门弟子带些安慰。
那丫头说的不错,这个节礼,他若不来,这孩子不知又要藏上多少心事。
随着礼官宣布,郑和宜慢慢抬起头来。
他与师父多年未见,此时的师父已是他世上仅余的亲人了。一时间,情绪翻涌,想说的太多,涌到嘴边却不知要说哪一句。思来想去,轻轻问了句:“师父,身体可好?”
珂甲子抚须呵呵一笑,“好。”
身侧礼官提醒他行礼,郑和宜跟着照做。
珂甲子瞧着他眼眶发红,知他心中委屈,将剑出鞘,利落在空中比划一番,展示后为他配在了腰上,抬手拍拍他肩膀,轻声道:“去吧。”
郑和宜转身行礼,举手投足间倾尽风流,却不知身侧礼官将他微微颤抖的样子瞧在眼里,转身对身旁人低语几句,那人点头而去。
对岸方才的骚动忽的大了许多,郑和宜抬眼望去,见座前几位位高权重者或抚须不语,或垂首啜茶。而那些年纪轻些的已凑在几处做交头接耳状。
只有一色朱红的身姿笔挺,在各位公子之中端坐,目光皎皎,与他对视一笑。
郑和宜转身行礼,只见一张熟悉的面容笑的灿若福菊。
衍圣公笑声朗朗,将盘中玉冠捧出,将他端看一回,目光落在水对岸的那人身上,微眯了眯眼,示意他低头。